112高普考教育行政心得 - 林○茵(高普雙榜)

112高普考教育行政心得 - 林○茵(高普雙榜)

高普雙榜

#高普考#教育行政 點閱:52

由於本身具有教育背景,因此選擇了較為熟悉的教育行政。基於交通考量,我利用函授課程進行學習,節省通勤時間,並且更自由地觀看課程。關於考試的準備與建議:

恐懼源自想像。初次練習考古題時,逃避的心理使我遲遲無法下筆,只能跟著擬答書寫。「寫不出來」這件事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就算是針對擬答進行模仿,只要在模仿過程中能夠觀察、習得作答的格式與答題思維,也會有所收穫。申論題的練習越早開始越好,要達到不依靠擬答、獨自完成作答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多次的練習也能降低最初的恐懼,增加成就感。

1.行政法:
法律對於多數人來說是相對陌生的科目,老師架構非常清晰,課程中也會講解考古題的作答技巧。配合題庫書練習,就算沒有法律基礎也能上手。這是我花了較多心力投入的科目,也在高考時拉高了不少分數。法律忘得很快,我在課程結束後每天會抽個2小時來複習或寫題目,以保持作答的手感。
2.國文、法學知識與英文:
國文和英文大部分是吃老本,沒有花太多的時間準備;法學緒論和憲法因為佔比較低,課程結束後有一段時間沒碰,導致考前一個月複習得有點趕,建議不要太晚開始複習,不然可能會有看不完的焦慮。
3.教育哲學:
哲學是我相對熟悉的科目,但是大量的理論和人名在記憶上仍然有些負擔,延伸閱讀教育哲學史對於理解各學派的流變和思想重點會有幫助,也有助於教育行政理論的記憶(視個人能力、時間而異)。哲學範圍較大,答題和批改也牽涉較多主觀因素,寫得順也不見得一定高分,但知識論、倫理學、美學等仍需熟讀各學說代表人物和思想,就算在考場碰到陌生的人名(如馬勒席爾對美的界定),仍舊能從既有的知識中抓取可用的部分進行答題(美感可能包含合價值性、感知經驗)。
4.教育行政學、教育心理學:
這兩門科目需要不時地關注、更新當前教育相關議題,比較容易出現新的政策議題、教育現場問題、專有名詞等,這些訊息都有可能會出現在未來的考題裡,定期的準備可以分散認知負荷,同時培養對考題預測的敏感度。
5.教育測驗與統計:
統計乍看很嚇人,但是只要理解公式的使用時機並熟記,其實比起其他科目來說單純很多,有練有分,不要放棄;統計不好,也會影響教育測驗信、效度的理解。要清楚自己是否真正融會貫通,可以問問自己「這門科目的使用目的是什麼?能夠用在哪裡?」,如果能夠具體的說明,那麼距離精熟也只差在練習量了。
6.比較教育:
因為範圍太大,要記憶的內容太多,一度想要放棄這門科目,因此在正規課程結束後放置了一大段時間,直到考前幾個月才重新複習。經驗證明,會複習得非常辛苦,身心都會感到很折磨,任何科目都不要放到快忘光了再重新開始。
7.題庫班:
因為擔心自己的準備不夠充分,在服務人員的推薦下也報名了題庫班。雖然每一科只有四、五堂課,但是能夠紮實地複習科目的架構和細節,並且針對不熟的部分進行補強;再加上針對考古題進行主題式的彙整和講解,能幫助掌握常考範圍和出題趨勢。尤其是比較教育和測統的課程講義,適合在考前閱讀,可以更快速地加深記憶。
在備考過程中,焦慮、自我價值低落、認知失調、面對未知題目與對手的不安都是必然會經歷的。和負面情緒共存是必須處理的課題,當自己意識到這些情緒已經嚴重影響到注意力時,休息一下是被允許的。向家人、朋友的傾訴是個很好的療癒管道,穩定的身心狀態才能達到期望的學習效果。

  • 107普考交通行政考取心得-林家民

    107普考交通行政考取心得-林家民

    79年次國立科大化工系畢,現於公路總局底下某一工程處當約聘交控人員,工作性質需輪班,故利用空閒時間兼職準備高普考,第一年參加就有幸上榜普考,會繼續拚看看地方特考三等與明年高考,雖然我是化工系畢,但由於在校時對相關科目並不是很用心,勉強維持不被當的程度,細思後覺得不應選擇充滿怪物群的化工類相關國考,故轉而投入與現職相關的交通行政類科。

  • 106高普考一般行政-葉霆怡

    106高普考一般行政-葉霆怡 (高普雙榜/一年考取)

    本身念的是政治系,但在大學內並不是很會讀書且名列前茅的學生,也並非老師們口中能夠一年考取的能人。本身是全職考生,但第一年的念書方式和心態並不是很穩定,直到被成績單打醒之後,第二年才開始建立起適合自己念書的方式,誠如行政學總會念到的

  • 108高普考勞工行政考取心得-吳容嫻

    108高普考勞工行政考取心得-吳容嫻

    非相關科系畢業,畢業後到產業工作三年,發現與公職的薪資差距,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準備高普考。選擇高普考類組時參考一些因素,如:穩定開缺、錄取率相對高、相對有興趣的考科,評估過後決定選擇勞工行政。

  • 熱門國考
  • 國營/專技
  • 在地學子
  • 學員專區
  • 線上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