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2年地方特考四等一般行政上榜,進入公務體系適應了一年,去年的我是身兼課業與打工的學生,今年的我則是個兩點一線的上班族,雖為不同心境,但仍秉持相同信念、堅持不懈。
感謝一路上給予我支持所有人,承蒙大家的照顧。此次有幸上榜,感謝所有人的幫助及鼓勵,在此將這份喜悅與正在閱讀此文的各位分享,先祝各位都能填上自己理想的單位,還沒上榜的也勿氣餒,曼德拉曾說:「人生最大的榮耀不在於永不跌倒,而在於每次跌倒時都能站起來。」這是一場能考上的考試,前提是你夠努力,也夠相信自己。
目前是公務人員,112年地特四等一般行政上榜,本系為中文系。一邊工作同時一邊準備考試。選擇考公職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自身性格喜歡安穩,故想要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公職對我而言,或許是一個最符合需求的選項。而在去年大四下上榜地特四等後,因尚須兼顧學校課業,加上需要適應新環境,所以其實無法投入太多的心力在準備高考。而從大學正式畢業後,方較有辦法利用下班後及假日的時間專注於準備這場考試。
行政學的標題,相較於其他考科而言相對多。而老師於上課時都會將概念以講解的方式,把各個觀念之間串聯起來,以理解的方式進行記憶,而非死背,能夠記得更深刻,概念之間也不容易混淆,也讓行政學這個龐雜的科目簡化許多。老師上課使用的綱表架構非常清楚,因此可以快速抓到重點,即使行政學的內容非常龐雜,但在訂正考古題時綱表仍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骨幹讓我能夠快速複習財務行政、人事行政等較繁雜的章節。
行政法老師上課架構清楚,像我個人是初學者,雖然有點吃力,但還是能勉強跟上老師的上課節奏。同時老師也會使用比較輕鬆卻使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作為舉例,讓核心概念變得不那麼艱澀,同時也可以牢牢記住。老師在上課時會逐條講解法條,使艱澀的法條更容易被理解,以及老師在上課時所補充的學者意見,在對於做題目時都有相當的幫助,思考方向也可以更為全面。
老師都把很艱難的概念講解的很清楚,因為政治學不是完全靠用背的,而是觀念與理解,老師的上課綱表及上課重點便是把這些概念點整理出來,解釋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以及來龍去脈,也使人更容易理解概念,以及關於當前政治情勢的聯想。在講解申論題時,也會告訴我們題目背後的考點是甚麼,要如何跟事件做連結等等,也幫助我在申論題的寫作時能夠比較有方向。
在行政學的準備上,主要是以老師的上課綱表為主,先釐清各理論的核心觀念,再輔以課本的文字及細節,而在每次讀完一個章節後,一定會馬上練習課本背後所附的考古題,以檢視自己剛才所複習的概念是否完整,如果有錯便會馬上回去找課本,力求自己當下便能確實理解。
在後期練習考古題時,是使用老師的題庫,每次練習完,會將每個題目的選項訂正過一次,像是這個選項不能選的原因是什麼,確保自己能夠掌握核心的觀念(畢竟不論高普考都有選擇題,選擇題的競爭也相較申論題大,所以盡量確保自己的選擇題能夠高分),如果有錯的話會再回頭看課本並作標註,並且將相關概念重新複習。
在行政法的準備上,一開始跟課複習時,會先將老師上課的筆記、法條及課本內容弄懂,寫題目時有錯的地方也是會馬上回去翻課本或法典。正課上完開始自己複習時,建議法條要背,我自己會拿法條逐條精讀,並連結相關實務見解及上課筆記,同時透過課本後面的申論題目,練習連結各個概念及法條的運用。自己有另將常考的法條印成A4大小,方便在上面做筆記。行政法體系龐雜之餘,還有無窮無盡的法條等待著你,實在是備感壓力,同時也深感法海無涯,以及自己的不足;選擇題的練習模式大概就跟行政學差不多,畢竟行政法也是逃不過選擇題。
政治學主要還是以上課綱表與課本為主,不得不說政治學對我而言實在是負擔最重也最沒把握的專業科目。相信有上過韋伯(吳宗翰)老師政治學的同學們對於每堂課的開場白絕對不陌生,「哈嘍,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政治學的夜晚」,以及課程中堂的「喝個水水」(對我而言實在十分難忘,每次聽到都會會心一笑)。然而政治學畢竟是母學,已歷經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每次上完課都覺得自己真的是筋疲力竭。
但還是非常推薦韋伯(吳宗翰)老師的政治學,課堂中的每一句話、講義上的每一個字都是重點,使人極度疲倦卻深感獲益良多。同時有另外搭配韋伯(吳宗翰)老師政治學申論題庫,學習老師的申論架構並練習聯想過程,對於我的政治學申論題有一定的幫助。而在上課之餘,或許可以利用平常的零碎時間,閱讀一些政治新聞(國際或國內),於申論題時做為舉例,加深自己的論述內容。
公共政策相較其他科目,範圍或許比較小(個人感覺),但考試方式為4題申論題,準備時也並非很有把握。而準備方式主要是以老師的課本為主,透過反覆閱讀及思考課本中的內容將其轉化為專屬於自己的東西,避免考試時緊張而忘記背過的內容,搭配課本中的考古題,於單元結束後馬上練習,以加深自己的印象,並要求儘可能以自己思考後的內容、脈絡寫出。而在上課之餘,或許可以利用平常的零碎時間,了解一些台灣的重大政策,於申論題時做為舉例(甚至可能直接作為題目)。
因法緒的內容實在過於龐雜,故除了老師上課所講解的法條及筆記外,平時便是以考古題的練習為主。找出常考的內容,並同時加強閱讀常考的法條,如著作權法、性別平等工作法等。
憲法乃國家之根本大法,雖條文簡短、數量少,但架構卻十分龐大,延伸出來的概念也有相當重要性。透過韋伯(吳宗翰)老師的講解,再艱澀的法條也會變得有趣。同時也建議重要釋字要背,個人認為需知道提出理由及判決結果,加上當中所運用的概念,畢竟考題會直接考出來,沒看過就是不會,也難用推論的方法得出答案,故有無印象便十分重要。
個人認為字彙量是關鍵,建議可以多背單字,運用一些零碎時間便可以進行,像是在等紅綠燈的時候就可以打開手機看幾個單字。但因為時間的因素,英文的課程並未跟完,僅是以國高中時累積的英文程度應付。
國文配分比例是選擇題(20%)+作文(80%),因為自己是本科系,加上時間因素,故在志光並未跟國文課程,平常主要是以加強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及速度為主(用閱讀時事新聞的時間順便加強)
準備考試的同時,尚需兼顧平日的工作,所以時間實在不是很充足。故時間的安排便非常重要,我會在禮拜日的時候,把下個禮拜預計要達成的進度先列出來,像是複習進度應該要到哪裡、預期進度是否完成、練習的題目量等等,都會一併做檢視,檢視當週的完成狀況,將未完成的原因列出,以調整下週的進度規劃。而平日便是以先前累積的基礎為主,進行複習。同時多練習申論題,以加強自己的論述能力及看到題目時的反應速度。
準備考試期間,努力視必須的,努力時心無旁騖,累了就適時放鬆,做自己喜歡的事。適當的放鬆並非罪過,反而能讓自己充電後再次出發,若一味埋首於書中,很多時候其實無法讀進去,不如就讓自己暫時放空,休息後再繼續前進。
每個人的習慣及適合的準備方式本就不同,不一定要去適應別人的方式,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便是最好的方式。尋找讀書方法的過程本就漫長且充滿不確定,不是上榜的人的讀書方法就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仍是「適合」自己,並相信自己可以,知道為了什麼在努力,對於備考的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直記得韋伯(吳宗翰)老師說過:「這是一個能考上的考試,前提是你夠努力,也夠相信自己。」,也在此將這一段話送給每個有看到這邊的人,相信自己,也一定能行。
真人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