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高考績效審計心得-朱冠宇(高考第1名/一年考取)

108高考績效審計心得-朱冠宇(高考第1名/一年考取)

#高普考#績效審計 點閱:34

首先感謝志光,在我準備考試的這一年中,給我百分之兩百的協助,對於我所有的問題,說是有求必應也不為過,謝謝你們陪我度過這個難忘的寒暑。

以下我將從個人背景與類科選擇、讀書方法、時間規劃、自我測驗這四個部分,分享我這一年的國考經驗。

以下經驗主要針對目前還在就讀大學或尚未選擇類科的考生,若已決定類科可跳過。
我本身大學就讀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對於一般行政、人事行政等大宗類科而言可以說是科班出生,然而我最終卻選擇了績效審計,除了在大學期間有幸前往審計相關單位參觀實習,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績效審計其考試科目有一半在大學已有基礎,雖然績效審計看似對會計背景的考生較有利,但因考試內容,我與會計背景的考生在考場上優勢可以說是五五開,甚至更多。

其次,由於績效審計是相對新的類科,大家對此不熟悉,因此就算是相關背景的考生也不會輕易報名,就競爭對手多寡而言,可以說是上榜機會較大。
   
綜合上述,對於仍在選擇類科的考生,建議大家別因為大家都選什麼類科就選什麼,或者單看類科名稱就決定選擇與否。如果考生願意在選擇類科時多做點功課,例如了解考試內容、查閱歷年報考與錄取人數等等,會使整個考試過程降低不少壓力。


對於不同種類的科目我會以不同的方法與心態去面對,以下分為學科、法科、計算與製圖。

我對學科的定義是指,考試內容常需解釋理論、或以理論對特定議題分析之科目,如行政學、政治學、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等。

對於這種科目我的準備策略是「經過充分理解後,記住大標題小標題,其餘內容以自己的理解作答」。
很多人都認為必須要把課本詳細背誦才能獲得高分,其實不然。在「學科」的課本上,每一個考試重點通常皆已整理成條列式的重點,這可以成為現成的記憶與答題架構。例如課本上「政策行銷」可以分成「6P」來說明,而經過上課與複習充分理解「6P」個別的內容後,最後須明確背誦的只有「分別是哪六個」,剩下「每個P是什麼意思」則在考場上以自己的理解發揮。


我對法科的定義是指,考試內容常需將法條套用於題目的情境中以作出決定、或者需回答完整之規定內容的科目,如刑法、民法、行政法、各類科的應用法規等等。

對於這種科目我的準備策略是「盡量把重要的法規完整背誦,若無法完整背誦,至少要將判斷方法記熟」。
這種科目通常是要求考生利用所學之法規,對題目中情境加以判斷,若時間與空間允許,強烈建議考生將完整的判斷依據寫出。

例如考試給定情竟要求判斷此公務員是否需要迴避,答題時除了寫出「是或否」,也要寫出「因為符合哪個法規中的規定」所以需要迴避,時間空間允許的話,甚至要寫出「整套完整判斷標準」後再寫出你的判斷(以公務員迴避為例,需寫出行政程序法32~33條)。

綜合上述,為了完整答題,考生對於重要的法條,理想狀況下應背誦清楚,若無法完整背誦,至少要將判斷方法記熟。


如題,此種科目通常會須在考試現場進行計算,或者以製圖的方式解釋題目中之情境。
對於這種科目我的準備策略是「大量的練習確保自己的熟練度」。計算題當然不用多說,以題目數量來累積經驗以達成考場上的臨危不亂,並且做到錯誤的地方確實訂正確保不重蹈覆轍。
另外在製圖方面,強調自己親自動手畫過,一方面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熟悉製圖技巧,避免明明圖表就在腦中卻因技術性困難而無法呈現在考卷上。


關於時間規劃可以分成長程與短程。在長程時間規劃上,不外乎就是跟課期、熟讀期、上考場前實戰期,關於這三段時間分別需要做什麼相信在其他前輩的經驗分享已經講到爛掉了,因此下面分享我中、短期的時間規劃。


一個星期是我認為最適當的規劃單位。在一週開始前,我會將每一天要讀哪幾科、跟那些課,都排入計畫表。安排的依據(以視訊函授學生而言)主要是以跟上當週更新的課程為優先,另外再安排自己熟讀、複習課本,或多做題目。


為了將課本內容熟讀,建議使用量化的方式,例如課本一共有幾頁,必須花多久時間讀完或複習完,平均分配下來就可以明確知道每天該讀的量。或者可以先測試自己的閱讀或複習速度,例如若你每天只想花兩個小時在這個科目上,可以測試自己在兩個小時可以吸收多少頁數,最後進而計算在每天都花兩個小時的策略下,需要多久才能將這科複習一次。


由於補習班課程安排的關係,課程陸續開課,導致在整個考試年度中課程的分配比重是十分不平均的,即會出現「前半年課很少,後半年課很多」的情況,然而在考試前其實應該以讓自己進入「實戰期」,讓腦袋處於答題的「輸出」狀態,而非跟課期吸收的「輸入」狀態。
因此,在前半年課很少時,對於尚未開課的課程若有辦法先取得上課教材(以視訊函授來說有時開課前一個月教材就已經到達門市),可以嘗試以上述量化平均分配的方式,開始自己閱讀,降低後半年的負擔。
當然,也可能因為我是全職考生而有較充裕的時間可以自行閱讀,因此是否要「偷跑」還是依個人狀況而定。


提筆親自作答是測驗學習成效的最佳方法,我認為平時只要掌握每月申論批改的機會即可,而真正大量的練習可留在考前。

考試是十分講究臨場感的,而在練習時給予自己時間與篇幅上的限制是模擬考試現場的最佳方法。
在每個月的申論批改中,我都會規定自己每題三十分鐘、兩頁內一定要完成。雖然在這樣的限制下,批改後送回的分數一定比不過其他沒有時間壓力、想寫多少就寫多少的考卷來得高,但這卻是你在考場上會面對的情況。最終大家都是要上考場的,你比別人早處理時間與篇幅的壓力,就比別人多一分勝算。


若以每年七月的高普考劃分,在整個考試年度中有需多大大小小的考試,如特考、各研究所考試等等,在自己該科目已準備過一輪,且經濟上許可報名的情況下,不妨藉此機會當作練習,熟悉整個正式考試的流程。


在國高中準備大考前,都會有數次的模擬考,強調除了場地以外的因素可以完全模擬大考的情境,有經歷過的考生應該都會認為模擬考對準備大考幫助良多。然而國考因為每個人考試內容不同,補習班也無法比照國高中的方式為各考生辦理模擬考,因此可以嘗試自己給自己模擬考。

當可以取得准考證後,按照上面各節科目的安排(即在准考證規定的時間內開始與停止作答),以某一年的考古題進行數天的模擬測試。

第一次為自己進行模擬考時,完全沒有想到體力消耗會那麼大,到了模擬考第三天最後幾科幾乎累到無法集中精神。但執行到第二次後,發現自己身體已經慢慢記住這個感覺,體力的消耗也開始降低。可以想見,有經過自我模擬考的考生和直接上場的考生,在考試最後一天優勢孰高孰低。
    
以上是我在這一年所得到的考生經驗。最後想跟各位強調一個概念,考試永遠是相對的,尤其志光體系又在國考市場上占有極高的市占率,你讀過的課本,你的對手也讀過,你不會的題目,你的對手也有很高的比例也不會,若你按部就班地跟上課程上架進度、甚至自己整理重點筆記,就已經超過一半的競爭者了。當然,若有落後仍須迎頭趕上,但千萬不要自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而打亂原本穩定的步伐,最終輸掉全局。自信永遠是考場上最美的顏料,祝各位金榜題名。
 

  • 107普考一般民政考取心得-魏于涵

    107普考一般民政考取心得-魏于涵

    畢業後,有感於低薪與高失業率,毅然決然選擇報考相對於其他職業而有保障及穩定收入之公職, 也因個性外向、喜好與人相處,所以選擇高普考一般民政類科報考準備。

  • 112普考會計心得

    112普考會計心得 - 陳○嘉

    畢業之後我先到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因為事務所的工作型態較繁忙、工作時間也較長,思考後決定投入公職考試,一方面想讓自己工作與生活能夠平衡一些,另一方面也想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做到退休,讓自己之後不用煩惱轉職的問題。

  • 106高普考人事行政-毛柔文

    106高普考人事行政-毛柔文 (高普雙榜)

    我認為參加國考就像用你的心跑馬拉松,旁人會問起:「看你臉不紅氣不喘,每天在做什麼?」,你不知道,我已經用心跑台灣三周了,最後,感謝家人一路支持,還有志光團隊及同學們,讓國考日子成為最溫暖的回憶,記住,堅持比努力更可怕!

  • 熱門國考專區
  • 國營/專技專區
  • 升學課程專區
  • 桃園學儒服務專區
  • 線上試聽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