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選擇參加國家考試,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未來能有一份安穩、一輩子的工作。在台灣,尤其是對於文組科系的學生來說,公職可以說是相對穩定且薪水不算低的職涯選擇。對我而言,這份工作代表的不僅是收入的保障,更是一種能安心規劃未來生活的穩定感。當初剛開始準備時,我也聽過許多人對國考的形容:「很難上榜,要花好幾年。」但也有人說,「只要方法對了,其實不難。」在這些聲音之間,我逐漸明白,難易的差別在於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能否持續堅持。
我並不是第一次參加高普考。過去的幾次應試經驗中,我總是差臨門一腳,與錄取分數只差個一、兩分。每次成績出來時,心裡都五味雜陳:一方面覺得自己並不是完全不行,畢竟已經接近門檻;但另一方面,那種「差一點」卻無法跨過的挫敗感,也常常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條路。但冷靜下來後,我明白問題不在於努力的多寡,而是在於方法沒有針對弱點下功夫。於是,我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調整策略。 最後我選擇報名奪榜特訓班,這個決定是我準備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原因在於,我對課本內容其實已經相當熟悉了,如果再從頭完整上一次正規課程,收穫可能有限,也會浪費大量時間。我真正需要的是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加強,尤其是申論與題目練習。因此,我選擇在衝刺班中專注於「大量刷題」與「申論演練」。過去自己雖然也有做題目,但多半是依照參考書的主題式練習,範圍有限,無法全面檢視觀念是否真正理解。衝刺班的題庫與模擬,則能夠幫助我從更廣的角度出發,迅速發現自己哪些觀念模糊、哪些章節掌握不足。
奪榜特訓班的安排讓我每天都維持高密度的題目練習。這種訓練的好處是,可以快速熟悉出題方向,也能逼自己在有限時間內組織答案。當遇到不懂或模糊的地方,我就立刻回去查資料、翻講義,直到弄懂為止。這樣一來,知識不再只是背誦,而是能夠靈活應用在題目之中。另外,志光提供的申論批改也給我很大的幫助。以往自己練習申論時,常常覺得答案寫不出重點,或者是寫了很多卻沒抓到核心。但透過老師的批改,我逐漸學會如何在有限篇幅中,言之有物地展開論述,讓閱卷老師能迅速看見我的邏輯與重點。這個進步,在這次考試中特別明顯。
正式上考場時,我能明顯感受到和以往的不同。選擇題部分,我因為長期的練習而更有信心,能快速辨識陷阱選項。申論題則不再像過去一樣空白一片,而是能冷靜地架構出完整答案。這種「有備而來」的心態,讓我在面對考題時更加沉著,不會因為難題就慌亂。最終,能同時錄取高考與普考,正是這段努力調整所帶來的成果。這一路的準備過程,讓我體會到一個很重要的道理:讀書不只是時間的堆疊,更是方法的修正。如果只是日復一日地重複相同模式,可能永遠都會停在「差一點」的狀態。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並針對性地改善,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準備方式。因此,我特別想分享給和我一樣曾經「總是差一點」的考生:
1.先檢視自己的弱點:不要逃避成績差的科目,因為那正是突破的關鍵。
2.適度調整讀書模式:課本熟悉後,就該轉向題目演練,才能檢驗是否真正掌握。
3.不要害怕改變:換方法或參加奪榜特訓班,不代表過去的努力無效,而是讓自己更有效率。
真人客服
填單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