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系上的課程安排中,大三整個學年必須完成一份實務專題,需自行尋找指導教授進行課後研究指導。當時我抱著將來要讀研究所的心態,把自己當成預備研究生,積極參與實驗與報告撰寫,表現獲得老師肯定,也順利申請上了國科會的大專生研究計畫。
原以為自己過去的實驗經驗足以讓研究過程一帆風順,當時甚至認為自己很適合走研究這條路。不過實際參與國科會的研究計畫後,卻屢屢遇到實驗瓶頸,問題難以找出,每天都像在摸黑中探索。也因此,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
與老師深入討論後,我認清自己對長時間的學術研究並沒有那麼大的熱情與耐性,加上科技業普遍重視學歷、加班頻繁,甚至需要 on-call,這樣的工作型態與我理想中的生活不符。反觀公職考試強調實力、不看學歷,且工時穩定、福利完整,自然成為我更適合且更嚮往的選擇。因此,我決定轉向準備國家考試,期望為自己打造一條穩定且踏實的職涯道路。
剛開始決定要準備公職時,我心想專業科目在大學都學過,應該不會太難。為了測試自己程度,我拿幾年的考古題來練習,沒想到第一科「計算機概論」就讓我大受打擊,不但範圍極廣,整張考卷能寫對不到一半,還出現許多從沒聽過的名詞。
更讓我挫折的是「程式設計概要」,以往在學校寫程式都是一邊查資料、一邊debug,而筆試完全不能用工具,只能靠記憶與想像在腦中模擬程式執行,與學校的訓練方式完全不同。
另外,我原以為「關務特考」的專業科目只有兩科,直到報名後才發現「英文」被獨立列為一科。表示英文分數占比跟計概還有程式設計是一樣的,對英文能力僅勉強過畢業門檻的我來說,這無疑是一大挑戰。
不過,在超級函授老師的指導下,我逐漸建立起信心。雖然報的是高考班,部分科目並沒有專門為四等開設課程,但像曹勝老師、簡明老師的課程中也會補充可能出現在四等或其他考試中的考點,對我幫助很大,而印象最深的是簡明老師從第一堂課就鼓勵我們去寫考古題,即使不會寫也沒關係,慢慢找答案熟悉考試的出題模式,加上曹勝老師也一直提到考選部有辦考試就去考,當作模擬考來練習,這次會報考關務特考也是想說在高普考之前參加關務特考當作模擬考,沒想到一考就有好結果。
國文部分我以歷屆試題為核心,熟悉題型與命題方向,在選擇題成功拿下滿分。老師也在課堂中詳細講解各種作文類型,如議論文、說明文等,幫助我掌握寫作技巧。每月固定練習申論作文,加強實戰能力,也訓練我在限定時間內清楚表達觀點的能力。
英文方面,因為自身底子較弱,我從多看英文新聞、文章開始,提升語感與閱讀速度。平常也會閱讀 TOIEC、CNN、BBC 等新聞文章,累積常見單字與句型,並針對歷屆考題反覆練習,熟悉考試常見題型與出題方向。
法學緒論我跟著郭羿老師的教學節奏,將重點法條與基本概念彙整成筆記,建立清晰架構。而憲法韋伯老師針對釋字的講解深入淺出,把艱澀的大法官解釋內容講得像歷史故事,使我更容易吸收並理解其背後的意義。透過整理筆記與反覆練習歷屆試題,讓我在理解與記憶間達到平衡,而兩位老師也都有特別題點近幾年考試的重點,讓我能用最少時間將法律速成。
這一科涵蓋範圍廣泛,包含作業系統、電腦組織、演算法等主題。我的準備方式是先大量做歷屆考古題,搭配曹勝老師的資料結構與簡明老師的資料庫應用課程提到的有關考點,找出常考的知識點。並善用 AI 工具(如 ChatGPT)協助我將零散概念整理為易背的重點筆記,考前快速複習效率更高。
程式設計對我來說是挑戰最大的一科。因為筆試無法使用編譯器,我特別加強基礎語法記憶與模擬演練。除了透過資料結構課程中有關程式的練習題訓練邏輯能力,也會練習 leetcode 上的題目,每道題我都要求自己寫出 C、C++、Java、Python 四種語言版本,以達到語法熟練的程度。對於歷屆申論題,尤其是理論類題目,我會整理並背誦常見的程式語言理論考點、如各種程式語言之間彼此的差別,特殊與法的用途等,應付筆試的書寫要求。
準備國考的過程很漫長,也很辛苦,不僅要承受來自成績的壓力,還可能面對家人或朋友的不理解與期待。但正如韋伯老師常說的:「這是一場可以考上的考試」,只要每天穩定進步、堅持努力,那麼上榜只是早晚的事。
在國考的戰場上,拚的不是誰最聰明,而是誰最能咬牙堅持到最後。給所有正在準備的同學一句鼓勵:你不是一個人在努力,只要方向正確、步伐穩健,終會迎來屬於你的那張榜單!
真人客服
填單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