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就讀海大運輸,我在大三時開始思考未來的就業方向,當時對未來感到一點迷惘,因此開始主動搜尋各類公職與職場資訊。偶然的機會下,我了解到海關的工作性質與職責,進一步研究後發現,工作內容多元且具有挑戰性,也讓我對這份職業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進一步了解海關職缺與待遇後,我發現其薪資結構中包含專業加給,整體待遇相對優渥,對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而言具有穩定且具吸引力的發展潛力。雖然海關屬於需輪班的單位,但我對於輪班制度並不排斥,反而認為這樣的工作模式能讓生活更有彈性。此外,海關給人的印象正面且專業,更加深我報考的意願。綜合考量後,我選擇以一般行政類科作為準備方向,主要是因為該類科科目數量較少,能夠更集中精力準備、更有效率地進行長期規劃與學習。
我會選擇超級函授,主要是因為面授課程的地點離住處較遠,每次通勤會耗費時間和精力。此外,我覺得超級函授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可以重複觀看影片,有時候第一次聽沒聽懂,或是過一陣子忘記了,都可以再回來複習,不用擔心錯過什麼重點。加上我對志光的老師一直很有信心,他們教學經驗豐富,講解也很清楚,讓我覺得跟著他們學習很安心。所以綜合下來,我覺得超級函授是最適合我的選擇。
國文的部分,選擇題占20分,相較於作文,對於拿到分數的自主把握度較高,因此平常可以藉由練習 考古題掌握語感,提升應答能力。作文的部分,老師有精心分析了答題趨勢,並提供準備方向,例如:針對不同的主題,預先蒐集作答資料,牢記於心後,上考場時自然能寫出擲地有聲的文章。
在準備法學知識時,我發現建立清楚的學習順序和方法非常重要。法學知識主要分為「憲法」與「法學緒論」兩個部分。憲法-韋伯(吳宗翰)老師上課時會搭配很多口訣幫助記憶,讓原本抽象的條文變得更有脈絡,也比較容易背下來。至於法學緒論,我是跟著郭羿(郭耘豪)老師的進度學習,他擅長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法律概念,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讓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論。在打好基礎之後,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反覆練習考古題。透過練習可以檢視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尤其是錯的題目一定要搞懂原因,並且在課本或筆記上做記號提醒自己下次注意。這樣循環學習的方式不只幫助我補強弱點,也讓整體的準備更有系統。
因為特別獨立成為一個考試科目的關係,英文顯得相當重要,平常可以藉由多看外國文章、新聞累積單字量和語感,考前建議也可以練習近5年的考古題,大致掌握出題趨勢。
剛開始準備行政法時,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大挑戰。以前完全沒接觸過這門科目,很多用語和概念都讓人感到陌生,幸好上課的行政法老師會先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幫我們建立整體架構,再逐步深入各個章節,學起來就沒那麼吃力了。另外,我也有購買子雲(劉逸中)老師解題書【保成出版社-老師解題-行政法(申論題)】,這本書對我幫助非常大,不僅整理了常見題型,還提供清楚的作答順序與邏輯。對我這種剛入門的學生來說,真的非常實用。透過不斷練習寫申論題、修正答法,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答題框架,也讓我在準備行政法的過程中越來越有信心。
準備經濟學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把基本觀念打好,像是供需、彈性、邊際效用等基礎概念一定要理解透徹。這些觀念學會後,就要開始大量練習題目,透過做題來熟悉各種題型,並且去思考每一題背後的邏輯,而不是只記答案。經濟學其實不是靠死背就能拿分的科目,它強調的是理解與應用。如果能夠融會貫通,把觀念靈活運用在題目中,不但答題速度會加快,正確率也會自然提高。對我來說,越練習越能掌握出題方向,也更能建立自己的一套解題邏輯,讓準備起來事半功倍。
在備考的過程中,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到徬徨和焦慮,那種對未來不確定的情緒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我學到的一件事是,與其逃避這種不安,不如學著和它和平共處。當你越早接受它是備考過程的一部分,越能把心思放回到實際的讀書計畫上。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該做的事情,哪怕當天的狀態不好,只要堅持一點一滴累積,成果終究會慢慢顯現出來。很多人常說壓力很大,因為考上的人只有少數。沒錯,能考取的人的確是少數,但反過來想,只要你肯花時間、用對方法,並且堅持不懈,那個“少數人”也可以是你。重點不在於一開始有沒有信心,而是在過程中不斷耕耘、累積實力。別讓自己陷入比較的焦慮,只要專注在自己的節奏上,成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此外,我認為規律的生活作息和適度運動也非常重要。長時間的備考很容易讓人身心疲憊,這時候若能保持固定的作息、偶爾運動一下,不僅能幫助舒緩壓力,也能提升學習效率。我印象很深的是韋伯(吳宗翰)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沒有贏過,怕什麼輸。」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其一開始就害怕失敗,不如放手一搏,把每一天都當作贏回自己的機會。當你全力以赴地走過這段路,上榜就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遙不可及。
真人客服
填單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