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高考資訊處理心得 - 王○禎(一年考取)

112高考資訊處理心得 - 王○禎(一年考取)

一年考取

#高普考#資訊處理 點閱:234

大三下的時候確定以後朝公職體系邁進,考量各類考試之考科共通性情形下,發現技術類科之專業科目共通性高、變化少、機會多,包含高普考、地特、關務等國家考試以及經濟部國營聯招、港務等國營事業,都有招募資訊人員,且報考人數及錄取率穩定。
起初自己讀普考範圍之考科,搭配坊間教科書及所學,普考、地特、關務皆數分或數名之差,最終在大四畢業前錄取國營事業,便以此為經濟基礎繼續拚高考。
規劃高考讀書時,經衡量自身所學及坊間教科書,高考實在太困難了。大三曾與同學遍訪國考補習班,也曾翻閱各家補習班教材,當時已有3~5名同學都選擇志光,加之上班後實在無暇再去一一訪問補習班,即選擇志光之函授課程,既保留彈性上課時間,又可不斷複習,且課本、板書等教材編寫方式較為明瞭,易於課間及課後相互對照吸收並製作自己的筆記。

 

共同科目部分配比不重,國文與英文仰賴自身程度,不應浪費太多時間。法學部分因近年減少題目數量,且專業科目中並無相關考科,簡略紀錄章節要點、法規概要、歷屆常見題型,並用公民常識搭配就可以應對。

 

專業科目需要謹慎分配時間讀,可分為程式邏輯類、資訊理論2大面向。程式邏輯類如資料結構、程式設計、資料庫等科目,尤其以上三者涉及整體程式邏輯的構建,一起讀比較能相互比較,比如程式設計講到演算法時,需要對照資料結構較為詳盡的演算法細節設計。資訊理論的資訊管理、資通網路與安全、系統專案管理等又可說是一個小圈圈,但內容繁雜需要題海戰術,比較適合讀程式到厭煩時換個口味繼續讀。
在讀書心法上,可分為時間安排、讀書方式、筆記方式。
1.時間安排:
必定很多人說要利用零碎時間,但零碎時間吸收效率太差,零碎時間用來放空自己、回想課程內容,再利用完整的時間上課或解題,印象更深刻。
2.讀書方式:
讀書方式其實跟著志光的課程安排就好,一次一科,一日兩堂至三堂,老師的板書要自己抄寫,再對照函授的板書筆記是否有比較大的差異,對於比較難理解的地方不要之後再看,一定要一次就懂,寧願吸收完整也不要貪多。
3.筆記方式:
筆記方式我的作法比較麻煩,先前自己準備普考時,是將課本內容自認為重點的,摘述到A4大小的word檔,條列式地將書中要點加上自己的融會的想法,不但大大加深印象,又能快速編輯,也便於日後複習可以快速閱覽,遇到不會才開課本。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學生或全職考生,但需要注意哪些是老師授課所述的重點,千萬不能題海戰術,否則浪費時間。
資訊處理類科有點算偏科,志光也僅有3位老師授課,其中曹勝老師教授資訊管理、資料結構、資通網路與安全、系統專案管理,授課方式極為老練,講解課程內容會搭配考古題,進度較快,廣度深度兼具,但課本有時內容太多,也有小部分章節內容與前章重複,但跟著老師上課前整理的板書,搭配耳提面命的重點考古題型,即可快速抓到章節要點。
簡明老師的資料庫應用都是重點,內容毫無冗贅,老師偏重以範例講解課程,並且以極為精簡的文字撰寫課程,應可不必另外製作筆記本。
陳凱老師的程式設計偏重自我思考,透過小題目讓同學釐清程式邏輯盲點,不過程式語法之間差異太多,仍需掌握邏輯,而非純粹了解語法。
總言之,秘而不宣的讀書、把握任何相似的考試、堅定自我抉擇、適當調整讀書方向,可說是我此次上榜的心法。

  • 113高普考一般民政心得

    113高普考一般民政心得 - 劉○華(高普雙榜)

    我大學就讀的科系非本科系而是屬於中文類群,本身科系也有傳播與媒體相關的課程與職業規劃,修習課程後發現自己的志向不在此,在鄰近大四之際的暑假選擇去瞭解一直來頗感興趣的公職人員,並與家人討論後毅然決然決定在大學最後一年投入準備國考

  • 108普考一般行政心得-陳薇竹

    108普考一般行政心得-陳薇竹

    大學畢業後的四年間選擇了與我大學就讀的本科系-日本語言文化學系相關的工作就業,任職過的兩份工作其實還算順遂,遇到了好的老闆、同事與工作環境,這樣平順的工作和職場氣氛,也讓我當時漸漸安於現狀不想向前跨出步伐,但近年來刊載經濟不景氣和各種私人公司裁員、無薪假的斗大新聞標題不斷出現,對於生活的不安感隱隱約約開始像一顆隨時會被引爆的不定時炸彈不斷答答答的倒數計時。

  • 112高普考資訊處理心得

    112高普考資訊處理心得 - 涂○瑋(高普雙榜/一年考取)

    大學畢業以後,我進了研究所就讀。但後來在應該寫論文的階段我卻遲遲沒有任何研究進度,因此指導教授建議我嘗試轉換跑道,去外面看看再來決定要不要繼續做研究。經過思考並且和家人討論以後,決定休學準備公職考試。

  • 本月主打星
  • 司律/轉學考
  • 司法/調查局
  • 警察/警專
  • 高普地特初等
  • 班級資源